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这座乾隆御赐的牌坊曾藏于民房,鲜为人知 | 闵行情|世界滚动

日期:2023-05-07 14:12:22 来源:今曰闵行
水韵江南,梦里水乡。 一棵棵古树, 历经千年风雨,汲取天地精华; 一座座古桥, 连接旧日时光,谛听历史回声; 一幢幢古建筑, 沉淀乡愁印迹,叙述过往烟云。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域,一处景致, 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学向往, 一种情怀,一种梦想。 所以,谁不忆江南?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一季,我们邀请了七宝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此书聚焦闵行地区重点保护的古树、古桥、古建筑等珍贵的文脉资源,我们力争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童声音频,引领大家发现闵行之美,去诗化心中的江南,并勾勒江南文化的生动线条,阐释江南文化的核心本源,从而留住心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记住哦!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相关资料图)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点击收听朗读 此刻,暖风吹得行人醉,细雨润得万物生。

雨水滴在伞布上,发出“嘭……嘭……嘭”的声音,为这场春雨加了一股和弦。自东川路临沧路向南的这段里巷,鲜有行人,离了市区的“闹”,就连路边不起眼的低矮房屋和不知名的小花都平添了几分野趣、几分清幽。

闻名沪上的古藤园便隐于此地。古紫藤尚未到花期,新芽也还未发出几枝,不过好在此行也并非是为观赏它而来。始终听闻园内亭阁假石不在少数,小桥流水风景独好,尤其是园内西北隅,那座后来迁移进去的节孝坊更是不得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地区首座迁移修复完整的古代石雕牌坊。

牌坊一般是旧时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古时若是谁家有人得以被赐一座,是件光耀门帽、福庇宗亲的大事,享有极高的荣耀。

节孝坊 李明奇(摄)

绕过前门照壁,穿过曲径通幽的中庭内园,再踏过一座五阶小石桥便可见得。节孝坊之左,靠近黄浦江水的一侧植有三株树,品种不得而知,但树根粗壮,树干笔直,其枝叶繁茂,亭亭盖矣可遮住半边天;节孝坊之右,靠近墙面的一侧植有一排翠竹,肢体纤细,更像是近年来新生长的。三者相辅相成,为此园再添了一分静雅。

这座节孝坊是为旌表清庠廪生邑城张堃之妻孙氏抚孤守节二十七年而赐建,清乾隆十二年(1747)所建造完成的,至今已有276年。牌坊额悬纵书的“圣旨”二字与吉祥纹案尚清晰可见,背面的字迹却稍显斑驳;风雨打尽,在石缝间隙中留下了重重的苔痕。正间间立柱正面题刻着“乾坤正气留闺范,日月恩光耀德辉”;背面则刻有“坊表人伦节孝崇,完全妇道纲常重”。字里行间,是称赞孙氏为亡夫守节堪称女子表率。诚然,这是基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世人眼光,如今,人们更为看重这块牌坊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

说来巧合,节孝坊原本是砌于闵行老街南东街一座民宅的墙内,约莫当时张垄后人早已不在此故居了,以至于老房在配合闵行老街改造而被拆除前,人们竟不知这座牌坊的存在。而后经过修复,节孝坊被迁移到古藤园安置。

踏兴而来,尽兴当归。虽路途遥远,却是值得。

作者: 徐静冉

朗读:七宝中学 高一(15)班 柴鲁锦轩

编辑:汤婧娴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