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全球速看:杨扬再来复旦!这次,她分享了什么?

日期:2023-05-10 23:54:45 来源:复旦大学

继2018年岁末,“冰雪女王”杨扬应邀在复旦新闻学院做“超越自我”的演讲后,4月25日下午,杨扬再次走进复旦大学,与师生面对面,讲述她的竞技运动故事。

身着一袭蓝色西装套装和白色运动鞋,杨扬以轻盈姿态走上台,笑意盈盈。“非常高兴能再次来到复旦,每次走进校园,心情都特别愉悦。希望通过体育交流,和大家共同成长。”她说道。

杨扬,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为中国代表团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杨扬的运动生涯共获得59个世界冠军,是目前我国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


(资料图片)

“即便那时候很小,

我们也都是有梦想的”

▲杨扬和讲座主持人、新闻学院硕士生章誉倬

杨扬来自于黑龙江的一个小县城。讲座伊始,谈起学习滑冰的契机,她脱口而出:“滑冰应该是我当时唯一的运动,没有太多其他选择,被体校老师选上就去了”。

“我还记得第一天走上冰面时,我就能在冰面上站起来,那时的冰鞋还不像现在是碳纤维的,踝关节有支撑。”杨扬回忆,当时教练的一句鼓励“这孩子的脚脖子很硬!”给她带来了莫大的肯定。1984年,许海峰的“一声枪响”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也给那时的杨扬种下一颗走向世界舞台的种子。“那时候虽对世界的认知非常小,但仍然想着,有一天我能不能去参加国际比赛。”

杨扬的选择一开始并未获得父母的支持。她就与父母约法三章:学习第一位,考试成绩滑出前三名,就中止练习。最终,她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换来了学习滑冰的机会。

“追逐‘梦想’是很有意思的事,如果只是‘计划’,就很容易实现,那就不一定那么有吸引力了。”

作为运动员,杨扬参加过三届冬奥会,其中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是她印象最深的一次。那段写满了失望和自我怀疑的日子,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

1997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杨扬获得女子全能冠军,这让她对即将到来的长野冬奥会充满了希望。“当时我们全队卯足了劲,都奔着奥运金牌去的。”在此之前,中国队逐渐揽入了一些冬奥奖牌,却久久没能摘下一块金牌。参赛、夺冠的接力棒传了一代又一代。

最终,中国队拿了5银1铜,创历史最好成绩,与金牌擦肩而过。尽管此前,杨扬也经历过多次失败,但她都能做好总结与反思,快速“爬”起来。但是长野冬奥会的这次失败,让杨扬内心充斥着绝望。

那一年,杨扬已经24岁。

二十四五岁是竞技体育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技术和体能的巅峰期。到二十七八岁,各方面都开始走下坡路。再坚持一届,还是就此放弃,成为杨扬当时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当真正开始选择放弃的时候,我发现我接受不了一个‘逃跑’的自己。”她说,“从小到大别人都说杨扬特别敢打敢拼,回避困难让我觉得自己是个‘逃兵’。”

“4年之后,可能还是会输,怎么办?这4年的坚持会不会白费?”“如果放弃,难道要接受 ‘逃跑者’的印记一辈子跟着自己?”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杨扬选择直面未来,给自己定一个“低”标准:全力以赴。

未来的比赛应该怎么打?做好选择后,杨扬开始总结上一场比赛输在了哪里,还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入弯道出弯道的技术上、战术配合上能不能再好一点……回看这些时,她对下一场比赛充满了期待。

“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对我来说,是失败,更是突破,它教会我成长。”

下一个4年到来。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以44秒187的成绩摘得金牌,实现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其实我们一直是在路上,即便你这次赢了,你还是要面对下一次的挑战。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且一直有方向。”

这一年冬奥会后,杨扬选择急流勇退,暂离冰场。走下赛场,卸下奥运冠军的光环,下一步如何走,她很是迷茫。一番思虑后,她选择回归校园,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和美国深造。而后,她被召回国家队,备战了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最终以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铜牌收幕。

31岁,杨扬用59枚世界冠军的奖牌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奥林匹克精神,

其实是自己的更快、更高、更强”

退役前,杨扬以运动员的身份当选为国际滑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世界反兴奋剂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退役四年,杨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国际体育舞台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国际奥委会不只为有天赋的运动员搭建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在乐此不疲地做着体育公益工作,我能够参与到其中,是莫大的荣幸。”奔走在国际体育组织,让杨扬看见奥林匹克体育的价值,更相信体育的力量。

▲2015年,杨扬在北京冬奥会申办现场

竞技体育,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如何平衡这种竞争与合作?在杨扬看来,竞争和相互尊重并不矛盾。尤其在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性赛事中,高水平的竞争,就是全力以赴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谈竞争,多年的体育生涯塑造了杨扬不同的竞争观念。“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叫‘更快、更高、更强’。‘更’字在中文里边可能会觉得是个比较词,但实际上这么多年走过来,我发现它是你自己的‘更’,你自己的更快、更高、更强,而不在于横向比较。”她说,“但是你总要有个参照物,有人比你更好的时候,你要去学习他、去研究他、去琢磨他,最后你才能比他更好,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你自己的更好。”

在此基础上,从合作的角度来说,因为有了和自己纵向竞争的心态以后,面对强者,就不再抱有嫉妒、自卑等心态,而是利用对方的强大挖掘更好的自己。

“只要你做到最好的自己,你就是冠军。”

“不妨给人生留点白”

面对在场同学提出的“自我专注”“同辈压力”“知识焦虑”等问题,杨扬认为,“人生还是要有一点点留白,你大可以去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一根弦总是紧绷着,总有一天会断,想要保持弹性,就得放手让它‘蹦’一下。”

讲座现场,杨扬饶有兴趣地分享了一件新鲜事。“今天早晨,我修剪了几支残花,大家都知道花开了以后,如果它长得不好,就要把短的花茎剪掉,来保证主干上的花开得更好。修剪掉的花本身很好看,只是花茎太短,很是可惜。于是,我找了一个矮花瓶,拿了一些叶子,装点出一瓶花。”她接着说道,“我拍下照片,分享到朋友圈。随后我的一位领导发信息建议我可以买些花泥,就如何养花和我探讨了许久。我感谢领导对我的‘不务正业’进行指导,领导却告诉我,恰恰是这种‘不务正业’会帮助打开思维,启发思考。”

透过这个故事,杨扬寄语同学们,当遇到一些自己专业领域并不能够解决的困境时,不妨暂时出离困境,尝试做其他的事情,或许就会让自己豁然开朗,发现突破口,找到答案。

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抛出一个又一个心底的问题,现场欢笑声一片。

面对如何平衡好生活和工作这个问题,杨扬表示,每个人在人生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难题,要秉持理性态度,先尽力解决,再不济也可潇洒放手。“做到潇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未来或许有很多需要去潇洒面对的事,要学会释然、坦然。”

一位新加入复旦冰协的同学问道:“我的家乡是一个南方城市,冰场比较少,该怎样利用现有的条件保持练习?”对此,杨扬说或许可以先从轮滑入手,“轮滑和滑冰相似,可以先玩玩轮,训练平衡能力,再找机会上冰。我们小时候没有室内冰场,夏训都是滑轮滑练能力,冬天再上冰。”

“在我们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满墙都是您和王濛的照片。”现场,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同学激动地说道。他自8岁就学滑冰,对杨扬等滑冰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也从中深受激励,窥见体育的力量。

▲杨扬和复旦冰协成员合影

运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运动人”。希望复旦学子们能够发现身边的运动机会,用运动让我们自己、身边的人以及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

标签:

推荐